香樟青苗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术科研 -- 香樟青苗 -- 正文

第43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北京)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2-11-17   点击量:

香樟经济学Seminar(北京)是香樟经济学术圈在北京地区组织的一个小型研讨会。Seminar秉承低调、朴实的学术风格,主要召集选题精致、故事新颖、论证精细、具有思想性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分别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财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举办,得到了学界同仁的积极支持与参与。

43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北京)将于20221111日(星期五)9:00-12:00采用线上方式进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举办。本次Seminar共收到投稿论文70余篇,经组委会评选共有6篇论文入选。

会议过程

上午9时,本次论坛开幕式正式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张涛教授,香樟学术平台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郑世林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钟德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石强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倪红福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杨汝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孙浦阳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崔小勇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冲副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炜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祝坤福副教授也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王微微教授主持,数十位国内外知名中青年学者和众多高校学子在线参加本次论坛开幕式。

张涛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又见香樟,今年9月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举办了第五期香樟青苗计划,今天又迎来了第43期香樟Seminar,对香樟经济学圈的发起人和专家学者表达感谢和欢迎。香樟经济学圈低调、朴实、学术扎实,这样的学术风格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香樟经济学圈越来越将理论、计量的方法与中国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今天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与开放型经济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非常期待大家的精彩分享。学术的香樟可以渗透到有研究需要的任何地方,新时代也赋予了香樟更重要的使命,香樟将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学术平台。最后,张涛院长预祝本次学术讨论会圆满成功。

郑世林研究员向参与本届香樟北京Seminar的专家学者表达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院是香樟青苗计划的发源地,香樟计划的开展离不开院领导对香樟的支持。香樟Seminar最早在清华大学举办,北京是最早的发源地,后来逐渐发展到其他城市。郑世林研究员向倪红福研究员为本次Seminar邀请专家学者作出的努力表达感谢,本次会议的点评阵容非常强大,是非常别具一格的,也是首次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举办。最后,郑世林研究员预祝本次Seminar圆满举办。

分论坛一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赵扶扬以《政府债务、要素配置与区域协调发展》为题,指出自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城镇建设用地供给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较为明显地缩小了产出与人均收入差距,但却推升了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形成了区域间的地方政府债务分化现象。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债务的完全预见性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首次刻画了不同区域地方政府的互动关系,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空间分布特性。进一步,本文聚焦土地和劳动力两种要素,探讨了解决区域分化问题的最优要素配置方案。研究发现:单一要素的流动在带来改进同时会造成部分问题恶化,当土地和劳动力同时流向发达地区,可以在缩小人均收入差距的同时,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分化、房价分化、产出受限等问题,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最优要素配置方案。孙浦阳教授从文章背景、数据建模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了点评,认为我国区域分化问题可能是极值地区分化而非总体分化,并从建模和校验等方面对文章提出了相关建议。崔小勇副教授从土地资源配置、劳动力市场配置的角度点评文章,并认为考虑差异性个体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文章拟合结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所的谭洪波以《制造业比重稳定、服务业繁荣与人工智能》为题,提出技术进步一直是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驱动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则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技术进步的特点,这将推动产业结构产生新的演进特征。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一般均衡模型,在模型中体现三个部门的各自特征以及人工智能对制成品与消费性服务替代关系的软化作用。理论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同时会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一些传统消费性服务业因逐渐被智能化制成品替代而呈现出比重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进而为制造业提供更多的专业化中间投入,制造业因获得更多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支持而实现转型升级并能保持比重基本稳定。祝坤福副教授从文章模型、主要结果解释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了点评,认为应将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生产性服务业中加以区分以进一步反映其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并就人工智能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孙浦阳教授与崔小勇副教授从服务业内部差异与模型参数设定上对文章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所的谭洪波以《制造业比重稳定、服务业繁荣与人工智能》为题,提出技术进步一直是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驱动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则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技术进步的特点,这将推动产业结构产生新的演进特征。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一般均衡模型,在模型中体现三个部门的各自特征以及人工智能对制成品与消费性服务替代关系的软化作用。理论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同时会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一些传统消费性服务业因逐渐被智能化制成品替代而呈现出比重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进而为制造业提供更多的专业化中间投入,制造业因获得更多的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业支持而实现转型升级并能保持比重基本稳定。祝坤福副教授从文章模型、主要结果解释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了点评,认为应将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生产性服务业中加以区分以进一步反映其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并就人工智能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孙浦阳教授与崔小勇副教授从服务业内部差异与模型参数设定上对文章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渠慎宁以《后发国家绿色技术转型与绿色增长路径:基于多部门模型的理论解析》为题,提到现有研究大都肯定了技术和结构性减排的方向及其潜力,却较少讨论支撑双碳目标实现的绿色技术来源及其形成可持续增长的理论机制问题。文章通过建立一个基于多部门南北模型的分析框架,尝试回答了在存在技术差距的条件下,后发国家为何要进行绿色技术研发、如何实现绿色增长的重大问题,从而为后发国家开启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的低碳赶超模式、进而实现全球碳中和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本文的理论演绎,发达国家在绿色产品部门研发投入的增加会吸引后发国家的研发人员进入该领域,然而,绿色技术的梯度转移和学习模仿是有条件的。当后发国家存在严重的棕色技术路径锁定时,文章中识别出的驱动因素将不再见效,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最佳的政策选择是在特定时期内为研发人员提供一定的补助,以吸引其同发达国家研发人员一样致力于绿色技术创新。崔小勇副教授主要点评了文章模型的技术与变量设计,并与作者进一步交流探讨了技术创新的补贴机制。祝坤福副教授从南北方国家的绿色贸易方面点评了文章,同样就补贴机制对文章进一步发展方向提出了有关建议。倪红福教授从模型机制上点评了文章,认为应强化模型设计以寻找南北模型与技术上的内生联系。

分论坛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熊婉婷助理研究员所作论文演讲题目为龙的礼物:中国海外贷款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基于国际社会对中国海外贷款影响的争议,她首先分析了中国海外贷款的典型事实,然后借助世界银行国际债务统计数据库,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方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实证得到中国贷款显著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稳健结论。此外,她在机制研究中发现,中国贷款能够提高债务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增速,而且可以在环节外部融资约束的同时,撬动其他资本,且不会显著提高债务风险。这一系列实证证据为正确看待债务陷阱争议,破除中国威胁论提供了有力依据。

北京科技大学胡枫教授所作论文演讲题目为 “Do Man Benefit More than Woman from Networks in Science?” 胡枫教授指出,在过去几十年间,科学界的性别差异虽然有所缓解,但是在高层次成熟学者中女性学者占比仍然较低,存在较 “gender gap”。他借助社科基金委中所设流动项目主任一职,研究了拥有这一任职经历所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对任期结束后的项目申请结果和职业发展的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研究发现,相比于女性,拥有这一任职经历的男性会建立更为牢固的社会网络关系,更多的优质项目资源机会,且对本单位同事有溢出效益,此外担任行政职务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尽管对于个人科研产出没有影响。这一研究结论对于理解科学界性别差异持续存在的原因,以及科学领域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具有重大帮助。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朱兰助理研究员的发言题目为“‘立法先行’:《专利法》修订与企业专利质量攀升’”。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专利法》自1985年颁布以来,已经在1992年、2000年、2008年和2020年进行了四次修订。在2008年第三次专利法修订之前,专利发展导向以专利数量为主。朱兰等人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中国《专利法》第三次修订对我国创新活动的实际影响。首先,通过实证设计探究了《专利法》修订是否促进了我国专利质量攀升,是否抑制了专利泡沫;其次,对这一影响的机制进行分析和检验;最后,对中国《专利法》第三次修订的影响在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了异质性分析。

在点评环节中,北京大学黄炜副教授提出,这是一篇标准的政策评估研究论文,对于这个研究问题可以加入进一步的思考。首先,可以加入一些相关政策的国际背景比较。其次,应考虑2008年前后低质量企业的变化结果一定只受到该政策的影响吗?是否存在其他政策的干扰?是否存在政策对高质量企业的影响和一般均衡效应?最后,可以通过引入成本和收益的分析进一步思考结果体现了怎样的一般性意义和更深层次的含义。


北京大学杨汝岱副教授提出,第一,可以加入政策发生后对变量描述性统计的说明。第二,在政策评估方面,政策有效无效的定义至今仍不够清晰,所以可以从企业的私人成本、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的角度进一步核算和分析,定量分析政府政策到底需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

大会闭幕式

在闭幕致辞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李石强副院长指出第43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北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和香樟经济学术圈合办,感谢香樟经济学术圈的大力支持。此次论坛的征文质量较高,各位专家老师的点评也非常深刻,最后对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香樟经济学术圈

2022118


版权所有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邮编:102488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