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分论坛系列报道

发布日期:2022-11-17   点击量:

2022年11月12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商学院、应用经济学院承办,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处大力支持。当天下午,本次研讨会的三个平行分论坛在线成功举办。

其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分论坛1主题为“习近平经济思想与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张涛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友国研究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研究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盛斌教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莉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谢富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杨虎涛教授参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多位学者和本硕博学生在线参加论坛。

分论坛1部分合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副所长张友国研究员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友国研究员结合二十大报告,从三个方面对“如何更好地按经济规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解读。他指出,碳治理是国家重大战略,二十大之前我们党就已经表明过将持续强化推进“双碳”的决心,并发布了“双碳”工作的总体思路。此外,二十大对“双碳”工作进行了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接下来详细阐述了按经济规律推进碳治理的理论、历史与现实逻辑。在理论逻辑方面,按经济规律推进碳治理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在历史逻辑方面,我国碳治理体系可分为围绕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碳治理体系和以碳强度控制主导的碳治理体系两大阶段;在现实逻辑方面,这不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更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最后,张友国研究员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按经济规律推进碳治理。“双碳”工作要把握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总之,“双碳”工作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研究员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研究员以自身研究经历开篇,表达了对于辩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研究范畴的六点看法。接着从“东亚病夫”是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标志性帽子入手,提到健康是救亡图存必要之基础,是中国百年奋斗之历史使命。从健康中国的理论认识来看,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非典以来,从新医改到健康中国,政府主导方向逐渐清晰,政策背后也存在着健康经济学的一般规律。最后,陈秋霖研究员强调,健康经济学研究要服务好健康中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要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也能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盛斌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盛斌教授主旨演讲的题目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创新”,就目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大问题——如何构建好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进行了观点分享。他指出,当前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从发展自信到理论自信的体现,也是前期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学理论探索热潮的延续和升级。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大核心分别为:一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确立并发展了中国与多边贸易体制以及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此外,他认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是需要深刻地挖掘、认识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典型事实特征。至于如何构建自主知识体系,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以习近平经济学思想指导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第二,要做好中国经济叙事;第三,要提出标志性的概念或术语;第四,要构建理论逻辑体系;第五,要紧紧抓住中国元素与特点;第六,要把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从而体现中国文明与中国经济学的历史底色。最后,盛斌教授阐明了在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要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要深化对中国经济学的学理化研究、学术化阐述;二是,要将问题导向与技术导向相结合;三是,要回应时代急需的重大需求。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莉莉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莉莉教授就如何应对当下时代的变化以及如何探索其中规律发表主旨演讲。首先,面对复杂经济系统,群体在共同情境基础上,通过个体的认知、互动,形成共识和文化制度,组织化、协同行动的群体构成超越个体之和的复杂系统;并且,生产系统会随着整体规模的扩张而历史地趋于分工深化,且构成一体生态。接下来,她利用跨学科视角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进行深入解读。在进行复杂经济系统研究时,会需要用到脑和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分工理论、产业及组织理论、空间区位及城市理论、历史回顾及未来推演等多种跨学科方法论,基于此,才能寻找到解决的方案。最后,马莉莉教授对中国时代赋能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建构进行了探讨。她认为,中国时代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我们需要在复杂演进中开辟中国时代,并且基于跨学科方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发展经济学等专业化的学科体系,由此赋能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谢富胜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谢富胜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从三个方面对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展开了详细解读。他首先归纳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经济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十个明确”、“七个坚持”、“十三个方面”、“八个重要原创性贡献”、“五个特点”。其次,谢富胜教授阐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构建的逻辑。构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包括一般、特殊和具体三个层次。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的逻辑体现在分析目的、研究对象、经验材料、方法论原则四个方面,同时,与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相对应,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还应当包括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最后,谢富胜教授介绍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学术体系。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理论逻辑体现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逻辑体现在关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相关论述,现实逻辑体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

杨虎涛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杨虎涛教授以“为什么现在要集中地讨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问题开篇,他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语句上的转变,意味着我国目前处于“中国的现代化”即将完成的时刻。对于如何理解“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转变,杨虎涛教授主要分享了以下三点感悟:第一,要从历史维度上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包括世界史维度、中国史维度、现实维度以及历史文明发展角度;第二,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唯物史观的强大生命力;第三,手段独特、过程独特、目标独特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的内涵。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张涛教授总结致辞,对发表主旨演讲的各位专家、参与分论坛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表达真挚的感谢。至此,本次分论坛完美落幕!





版权所有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邮编:102488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