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香樟青苗 | 张川川:经济学研究过程

发布日期:2020-07-29   点击量:

 

2020年7月26日14:00至16:30,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川川应邀在线上为同学们做了题为“经济学研究过程”的精彩讲座。香樟经济学圈学者和第三期香樟青苗计划入选学员参加了本次讲座。

张川川,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经济系访问研究员和世界银行总行研究顾问。他的研究方向为健康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研究兴趣包括老龄问题和社会保障、健康状况的决定因素和影响、文化观念与经济行为等。他的研究成果发表于Demography,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 Health Economics,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外期刊,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转载十余次,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张川川老师开宗明义,提出“什么是经济学研究”这一问题,随后对此进行拆解,回答了“什么是经济学问题”“如何做一项好的经济学研究”等问题,指出经济学是受约束下的最优选择,经济学的研究过程包括选题、文献检索、理论分析与假说的提出、检验假说、论文的写作和发表。下面老师对这一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逐步进行了分析。

关于选题,张老师指出,选题可分为描述性选题与分析性选题两大类,其中分析性选题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选题应满足重要、有趣和可行等几项条件,而想要提出这样的选题,我们需要通过对现实的思考提出分析性的研究问题,并且通过阅读文献来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关注该领域内学者的研究动态,查找相关的经济学资料,从而判断这一选题是否满足上述条件。

选题之后,面对的是文献检索这一问题。张川川老师强调,我们应当检索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和论文,或者是高质量的工作论文。老师同时也指出,很多同学难以快速找到合适的参考文献,主要是因为信息缺失和自身判断力不足,因此要努力提升自己对优质文章的识别能力,形成一套自己评判论文质量的标准。另外在阅读文献时,主要关注文章的研究问题、理论逻辑和论证方法,进行批判性的阅读,不要迷信权威。撰写文献综述时,则从自己的研究出发,由近及远进行整合。

关于理论分析和假说的提出,张老师指出,要运用经济理论阐述研究问题,厘清研究问题背后的逻辑关系,从研究问题中提炼出核心概念,明确研究中的“Y&X”,即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并且清楚哪些理论将二者进行联系,以及这种联系是如何建立的。在具体进行理论分析时,主要工作是建立理论模型推导出假说,模型可以是数理模型,也可以用纯文字表述。

检验假说时,要透过现象揭示规律,从观察到的约束条件、选择和选择的结果来推断选择的规律,正确地认识现象,合理地使用数据。张老师指出,通常我们的研究离不开“因果推断”,之后老师进一步简要介绍了OLS、Matching、FE、FD、LSDV、RCT、IV、RD、DID等常用的因果推断方法。

随后,张老师讲解了经济学论文写作的步骤与注意事项。最后,老师向同学们普及了论文发表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其中的注意事项,并且提醒大家对于发表一事“努力,但不执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分享结束后,学员们踊跃提问,张老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大家表示醍醐灌顶,受益匪浅,期待之后有机会能够再次听到张川川老师的课程。

版权所有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邮编:102488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