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李海舰教授受经济学院的邀请,于研究生教学楼219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讲座。
2015年,我国提出制造业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李教授以当下时代特征出发,通过整体架构,阐释了这一战略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工业4.0?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李教授从日常生活中支付方式的变化为切入点,以生产力为依据将工业的时代变革划分为四个阶段:工业1.0(蒸汽时代)、工业2.0(电气时代)、工业3.0(自动化时代)以及将信息通信、数据处理和信息物理融合而成的工业4.0(智能化时代,高度信息化、高度数字化、高度智能化、高度网络化)。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进入新工业时代后,以应对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全球产业调整为背景,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以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为中心,以促进制造业四化为主线,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军队建设、对重大装备的新要求为目标,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首先,国内面临着四个现实问题:第一,结构升级过程中,出现了过早去工业化、去制造业的倾向;第二,国民经济正脱实向虚,即发展重点由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以房地产与金融业为代表)转变,造成实与虚之间未形成最佳配置比例;第三,基于微笑曲线,亟需产业链条升级与产业网络升级;第四,环保风暴正席卷全国,传统制造需转变为绿色制造。
其次,国际背景不容乐观。李教授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当前局面: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发达国家正推动“再工业化”,而发展中国家正接收着大量制造业的国际转移。基于如此复杂的时代背景,李教授认为既要强调制造,又要强调创造;既要注重技术革命,又要注重组织革命;既要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又要解决社会领域的问题。
然后,关于中德工业4.0的对比。李教授指出,中国工业4.0的目标是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为达到这个目标,要采取两个手段: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将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将工业文明和社会文明融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思想准则,坚持五项方针,完成九大任务,提升十大发展领域。德国的工业4.0则要实现五个转变:由节点向链接转变,由技术向监管转变,由软发展向硬发展转变,由依赖物力向依赖人力转变,由注重主体向注重环境转变。
最后,新时代里发展工业文化的方法。李教授讲述了在信息化、工业化、数字化潮流席卷全球,新三观(未来观、全球观、政治观)被提出和重视的新时代里发展工业文化的方法,即实现生态发展、信息发展、数字发展、智能发展、人文发展、全球发展。
李教授为同学们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淡化专业强化学科,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学科原理;
第二,关注社会,面向实践,关注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既要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又要关注微观企业创新;
第三,身在小院,学在全球,利用丰富的线上资源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