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风采 -- 正文

康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保研经验分享

发布日期:2022-06-01   点击量:

一、个人信息

专业:2018级经济学

GPA:4.03(90.3/100)

科研项目(参营相关):

a.一篇核刊发表+一篇参营论文;

b.国创(负责人),省创(参与人),三创赛(负责人+市级奖励)

c.香樟青苗(获奖),新苗项目(二等奖)

(a:论文一般是必选项;b:是官方认可的项目,参营成果最好是文章形式;c:是认可度有限的校内项目,但能产出论文/拓展人脉)

海外交流:

牛津(2019寒假,无学分)

伯克利(2020Fall,GPA4.0/4.0)

实习实践:

实习*5(按时间顺序:经管之家,G20 YEA,北师大某研究院,德勤,中化)

志愿服务(国庆70周年,冬奥会)

学生工作:经院团学组织学生书记,所在班级班长

荣誉奖励:校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毕业去向:北大经院经济思想史专业直博

二、推免历程

1.信息搜集

保研信息的搜集一般从大三寒假开始,部分专硕和论坛先行,紧接着是学硕、直博等学术夏令营。信息搜集是一项耗时耗力的事情,需要耐心和勤快。建议关注各学校官网和公众号,及时跟踪夏令营相关动态,最好可以按照自己熟悉的汇总方法进行整理,列出它们的截止时间、材料要求、项目优缺点等,便于做出最优选择。

但是市面上常有一种说法,“保研是一场信息战”,对于此类以卖课为最终目标的说法不能全信,因为它很可能会加重我们的焦虑情绪,而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选择。在这个阶段,大家的焦虑水平普遍都比较高,接受和熟悉了这些纷杂的保研信息后,就会缓解很多。

2.投递选择

在投递阶段,我的个人观点是:不建议海投。夏令营报名本身就是耗费精力的事情,海投不仅挤占了做其他准备的时间,而且在申请材料等方面难免做得更粗糙,反而降低投递成功率。另外,很多院校分配名额时会考虑在生源校之间平衡资源,所以来自同一学校的入营人数不可能太多,如果我们自己很难做到沟通协商、避免撞车,就可能会平白浪费很多机会。当然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赢者通吃也是一种公平竞争的结果,再加之海投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机会,是对我们双非身份的一种找补,也无可厚非。因此我想再次说明,不海投仅仅是个人观点,凡事都有两面性,欢迎批评和交流。

受到导师的影响,我对经济思想史方向很感兴趣,而且有强烈的意愿留在高校,所以选择了经济思想史的学硕/直博项目进行投递,也额外尝试了两个西方经济学项目。国内在经济思想史专业招收推免生的院系并不是很多,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生也不多。这既意味着我的投递选择十分有限,也意味着我不会面临大佬云集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本校的经济思想史研究水平已位于国内顶尖行列,招生也比较友好,所以我当时的心理压力不是很大。

毕竟经济思想史可以算“小众”专业,如今回想整个投递过程,也只是努力做到了接受现实、调整心态。我会在投递项目时多考虑一下适配度,少一点“唯名校论”,也时刻提醒自己不需要过度敏感。被拒是很正常的事情,与其在有限的时间内伤心懊悔,不如试试降低期望,快乐一点。

3.项目介绍

北大经院直博考核分为笔试和面试两场,分数各占50%,门槛是笔试及格。

关于专业课:包括宏微观和计量(占笔试的80%),难度与中级课程考核难度持平,宏观的增长部分可能涉及高级内容。我的笔试是低分飘过的,其中还有好运的成分,故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严肃认真地对待考试这件事,复习开始时间越早越好。我当时复习专业课的时间在一周左右,从考试时感受到的知识点覆盖程度估计,专业课复习时间至少需要留出四周(指全日制复习状态,例如,如果计划每天拿出两小时看书,那么三月开学就要开始准备了)。

关于英语:包括笔试中的英文写作(占比20%)和面试中的口语。由于前两年碰巧准备过英语考试,我并不需要对这部分进行额外的复习。写作的要求、形式与GRE issue类似,口语更接近雅思考试中的part2&3。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使用英文教材,或者有阅读英文文献的习惯,也无需担心英语考核,否则需要在经济学概念词汇等方面稍做准备。

关于面试:无论文答辩,非压力面,基本上是发散问答(聊天),整场面试中可以清楚体会到老师们的善意。面试很难做准备,更需要的是个人经历、想法,以及平时在思维逻辑、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积累。

三、保研准备

1.绩点

成绩和排名是整个大学生活中的硬通货,其对于保研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一些夏令营主办方甚至会直接根据生源校和排名进行参营资格的初筛。有精力和机会的同学不妨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因为对于拿到保研门票而言,比起在其他能力指标上叠buff,提高绩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但是拿到漂亮的绩点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意味着高昂的时间成本、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我的导师常向我强调“健康最重要”的思想,告诫我“吃好睡好,不要争第一”,对此我完全赞同。因为以本人的水平,如果想在经济学专业争取前排,非英年早逝不可。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十分不擅长考试,也认为提高绩点带来的边际负效用过大,请正确评估和权衡此事,不要灰心失落,这不意味着你的推免之路注定糟糕。

2.海外交换

很多院校对于国际交流经历(尤其是含金量较高的学分项目,而非寒暑假游学)很关注,交换项目虽然没有校内推免加分,但在夏令营中的重要程度有走高的趋势。除了增强适应能力、开阔国际视野等形而上的好处之外,交换项目也有很多可以量化的实惠,比如有可能收获一封有分量的推荐信,一篇受老师指导的英语论文,以及一张来自海外的成绩单——既是学习能力的证明,又是英语水平的证明。

结合个人经验和横向对比,社科大的海外交换项目值得推荐,丰富度、人均机会和奖学金条件都是相当不错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

3.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在学术推免项目中的重要程度极高。考察学术科研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论文水平考察,一种是专业知识考察(出现在笔试题目和面试的问答环节中)。现在更加流行的方法是前者,这也是很多学院举办论坛来为夏令营预热的原因。大部分夏令营在报名阶段都有提交参营论文(至少是论文大纲)的要求,一般提交一篇与所报专业相关的文章即可,也有同学选择提交两篇或更多。

这里想提醒大家:虽然发水刊可以为本校综测加分,但在夏令营中的作用几乎为零,选择学术项目的同学对此更要慎之又慎。一篇未发表的高质量参营论文远胜过数篇水刊,建议大家尽早开始尝试撰写论文。

4.实习实践

实习实践对于个人发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在保研时的好处没必要被过度解读。对于很多申请道口高金光华和国外高校专硕的同学,实习是日常必选项,且实习工作的专业性和tough程度相对更高。但对于我们这些申请学术项目的同学来说,实习无需考虑公司招牌,重在体验即可。如果本身不享受奔波和试错的过程,那么大厂经历只能起到稍微装饰简历的作用。

虽然如此,从感受和收获的角度来看,实习等社会实践带来的快乐是持久的,不仅帮我走出校门、放松心情,也给了我探索自己的机会,了解和分清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它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或许不是保研加分可以比拟的。

5.各类竞赛

各类竞赛是本科生特产,其重要程度在绩点和论文之下,获得的奖项会是简历上的闪光点。我跟风参加过一些竞赛,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结果,但过程还是十分快乐的,尤其是建模之类的团体合作项目。擅长竞赛的同学,不妨在这方面发挥优势,全力以赴。

6.学生工作

去年我给21级经院的一个班级做助理辅导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入学后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竟然是“我要不要竞选班委/申请团学”。学生会、社团等活动作为我们大学前能够接触到的主要活动,其重要程度在心理上被夸大了。实际上,它本身只是一种小小的分工而已,不需要被过度宣传和放大讨论,我们做出这个选择,可以基于交友、体验、责任感、甚至惯性,只要让自己舒适就好。

所以我并不清楚在升学栏目中来谈学生工作是否合适,二者应该是双向因果关系。坦诚地讲,做这些事情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相应地会得到补偿(尽管可能十分有限),这些补偿存在于评优评奖条款里,存在于推免加分细则里,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反过来,它本身也是一种筛选机制,留下了比较抗压的人。以我熟悉的18级经院团学为例(五人的去向是牛津*1,人大*1,清北*3),在合作沟通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大家多线程处理事情的能力,我相信这些能力在保研中也同样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体验和反思

时光匆匆,四年来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整体上是顺利的。我是一个幸运的人,不仅幸得师长同学的照顾,也幸得许多快乐或痛苦的体验。

谈到体验,首先会想到和同学们一起跋山涉水做田野调研的日子。我会想念热情好客的客家人——他们总是拿出当地小吃邀请我们进屋坐坐;会想念和队友在成都那个搞笑又艰难的暑假——被误当作医学生邀请进入医院学习参观、为了看到社区报告不得不报名志愿者、扮演四川人去与当地工作人员拉近距离;会想念大西北的冬天——全天在室外做记录以至于把手冻出伤口的痛苦,半夜两点在贫困县空无一人的站台等绿皮车的麻木;甚至会想念不要脸的电话调研(我的队友们可能会抗议)——即使被骂成骗子,为了抽样的准确性也要把电话再打回去。

这些事情与“保研经验”无关,就好像选择题给不出卷面分和感情分,我不可能在经济思想史的面试中大谈自己有多么热爱中国乡村的土地。但是,如果多年后遇到了“青春和友谊”这个命题,我或许能谈一谈这些值得骄傲的、能够引起共鸣的故事,而不是给出一串长长的、枯燥的获奖清单。

毕竟,这是一篇保研经验分享帖。这篇文章的受众,也就是社科大19级及以后的同学们,很多人的生活自入学开始就被疫情裹挟着,有时候,体验甚至变成了奢侈品。诚然,在这个内卷的环境中,任何人都很难做到不为自己的未来争取一点什么,但多想想自己喜欢做什么,幸福感就会高很多。不逃避内卷,但多取悦自己:要有学上,也要快乐一点。

——转载自UCASS聚萤映雪

版权所有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邮编:102488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