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日星期日早上9:00-10:50,经济学院胡吉亚老师主持的第11期读书会在本科教学楼201举行。本次读书会以美国学者的著作《金融千年史》为主要内容。
在读书会的第一阶段,胡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中国和古西亚及地中海文明的早期金融发展,使同学们清晰的看到一个复杂的金融系统可以在完全不同的基石上发展起来。事实上,虽然铸币思想通常是从欧亚大陆的西部传向东部,但中国由贝壳进化而来的货币显然有着非常不同的独立发展模式。此外,即使硬币、借贷、会计体系、合同、证券甚至纸币等是从不同的传统中发展出来的,某些金融工具和金融技术仍然可被认为是稳定的均衡点。
欧洲国家四分五裂的状态激发了许多创造性的独立金融实践。欧洲各不相同的政策经济环境刺激了投资市场的发展、公司企业的再创造、超级银行的诞生、财产和贸易保险合同以及繁琐的金融数学、论证与分析方法。这些创新反过来也影响了人们的行为。
基于《金融千年史》第二部分的内容,胡老师提出三个问题带领同学们思考讨论:
1.纸币的出现对于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2.对于《管子》对于货币的论述,你持什么观点?
3.历史上由于利率的出现曾经出现过欧洲宗教界、哲学界、政府和学者们的论战,你如何看待利率?
经过同学们的思考和交流,大家认为:纸币的出现主要有五点贡献,包括弥补金属货币供给量的不足,促进经济发展;携带方便,促进远距离贸易发展;促进信用制度的建立;促进其他金融业务的便利;给政府带来铸币税。《管子》对于货币的论述有积极意义,但是也有历史局限性。利率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用于宏观调控,可以调节各阶层利益,有利于资本积累。但是如果是高利贷,则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