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赴山西阳泉实践总结(一)
乡村振兴调研篇
实践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指示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成立“数字经才”实践团队,赴山西省阳泉市城区,于2024年暑期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旨在探索数字经济赋能非遗传承路径。
团队抵达
7月21日,社科大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8名同学抵达阳泉北站,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前往阳泉市红色教育基地,受到阳泉市城区组织部的热情接待。
乡村振兴调研
01小河古村:深挖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文旅
7月22日,团队成员来到了小河古村,小河村位于阳泉市城区义井镇,是阳泉市首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着手修缮古建筑群,统筹推进硬化、美化、绿化工作,盘活了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乡村振兴工作展现了显著的成效。
调研团实地参观了有着“中华第一斜水井”美誉的小河深井,深刻感受到当年村民们历经8年写就的“凿穿东垴山,挖出幸福泉”的凿井精神。之后,通过游览石家花园和评梅纪念馆,调研团深刻感受到小河古村在新时代焕发出的勃勃生机,这不仅得益于当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发展,更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结晶。通过深度挖掘村子的核心资源,将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一步融合,小河古村走出了一条富有本村特色的振兴之路,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02河下村:凭依区位优势,推动集体经济共富裕
7月22日下午,调研团在组织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达河下村。曾负债累累、问题频发的河下村,凭借临近城区的区位优势和重点中学的辐射效应,自2003年以来,成功转型为以资产租赁和物业管理为主的城郊集体经济典范。在村书记的热情介绍下,成员们深入了解了河下村目前的三大创收产业:产业园的土地租赁服务、阳泉一中的学区房及物业管理服务、以及临街办公楼租赁。这些产业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创收超过600万元。河下村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创新性地探索出了一套围绕民权、事权和产权的“三三制”治理模式。将村民转变为股民,实行“三敞三换”和“三单三清”,切实关怀弱势老年群体,从一个负债累累的村庄转变为共同富裕的典范,成功引领村民们走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03神峪村:党建引领,产业融合
结束河下村的调研后,调研团紧接着到了神峪村。村支书向成员们介绍了村子的历史由来、人口结构和产业特点。神峪村通过党建引领,积极推动村级治理和经济发展。村里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以一产带动三产发展。近年来,神峪村积极探索经济新增长点,依托65%的森林覆盖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村里原有废弃场地升级改造,打造了“峪见”青山野营基地、采摘园、“知青窑洞·峪见1974”等特色项目,并利用线上平台宣传推广,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此外,村里还将窑洞改建成廉洁文化小院,承接单位和团体开展的主题党日活动,不仅让更多人了解神峪村,还助力了村里的乡村游产业。
04大阳泉村:非遗传承,旅游激活
7月26日,工作人员带领调研团来到大阳泉村。大阳泉村是阳泉市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村落,先后入选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平定州志》中的“阳泉春色”、“帽石烟凝”和“石瓮生凤”三景便在大阳泉村。
近年来,大阳泉村积极引入文化产业,设立了一席书院和古林子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等非遗传承体验馆,有效盘活了古村的现有资源。在这些体验馆中,传承人亲自传授传统面塑、剪纸、扎染、陶器、布贴画、古法造纸和活字印刷等非遗文化,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不仅保护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研学团队,为村子带来了持续的经济效益。
调研团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大阳泉村的历史和文化。在与村书记和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中,调研团深切感受到了大阳泉村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村书记详细介绍了村子近年来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情况,非遗传承人们展示了精湛的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可以看到,依托保存完好的古村原貌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阳泉村紧紧抓住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机遇,走出了一条通过文化塑形和旅游激活的乡村振兴样板路。
05圪台村:红色文化,农旅融合
7月27日上午,调研团前往了期待已久的圪台村,工作人员向调研队详细介绍了圪台村的发展和经营模式,并带领成员们深入体验了村子主推的各项研学项目。近年来,圪台村通过“村社、村企社”联建模式,立足该村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产业优势,围绕红色文化、军事文化、农耕文化、采摘文化,精心设计打造了圪台地道、军事体验园、农耕文化体验馆、草莓采摘园等研学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推广,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模式,积极带动村民就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未来,圪台村将继续丰富红色研学游形式和主题,扩大研学游的宣传和接待范围,持续推动研学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06白羊墅村:绿色生态,循环发展
从圪台村到白羊墅村,仅仅20分钟的路程,却给调研团带来了不一样的新认识。白羊墅村历史文化深厚,是晋东周氏的发祥地,紧邻铁路,交通运输便利。近年来,白羊墅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基地,包括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农业种植大棚等,并利用数字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构建起数字乡村的新面貌。未来规划中,白羊墅村将进一步引进有机菌肥加工厂,深化“养种加”多产业循环体系,同时发展家风,促进乡村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