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分论坛系列报道

发布日期:2022-11-17   点击量:

11月12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成立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应用经济学院分论坛以腾讯会议的形式线上召开。其中,主题为“习近平经济思想与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分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承办。论坛邀请了经济学研究各个领域的9位专家与会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应用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高文书教授主持会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大树教授以《新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题发表演讲。王大树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而新发展理念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并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对这一论断进行了具体分析。他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产生了一系列新变化,而习近平经济思想正是基于这一现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随后王大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新发展理念阐述了自己关于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独到见解。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教授演讲的主题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赖德胜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凸显了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中的特殊重要作用,深化了对教育、科技和人才发展规律的认识。他强调,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本质上就是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为此,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赖德胜就如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必须增强教育体系对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人力资源市场变革的适配性。其次,必须将教育与人才、科技创新等更好地贯通起来,实现一体化发展,从而优化人才和人力资本配置。最后,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用好用活各类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国土空间与生态安全研究室主任单菁菁研究员以《双碳背景下重塑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为题发表演讲。她介绍了重塑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的动力机制,并从空间格局、演进态势、发展水平和发展结构等方面总结了双碳背景下中国空间经济格局局部不平衡的总体特征。随后单菁菁对我国当前存在的人口分布不均、资源空间错配、多重空间分割、地区特色发挥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具体辨析,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第一,采取精明增长、组团开发的策略,建设紧凑对流型城镇体系;第二,促进资源适配、人地协调,推动人、产、城、能相融合;第三,空间一体、虚实交互,实施陆海空协同发展战略;第四,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打造优势互补的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教授演讲的主题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他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而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因此,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杨伟国详细阐释了就业范式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演进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由前工业社会逐步过渡到工业社会,就业范式也由人事匹配演变为人岗匹配。而进入数字社会后,新的人工匹配范式应运而生,提高了人力资本配置的自由度。他强调,范式认知、工作权利、工作机会、工作能力和工作保障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着力点,必须牢牢把握。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经济研究室主任王智勇研究员以《高质量发展的全面现代化——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为题发表演讲,主要从工业化和城镇化两个维度阐述了自己对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的理解。王智勇指出,工业化是近代以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进程。他梳理了我国自近代以来工业化发展的曲折历程,并强调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随后他将视野转向了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城镇化进程,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丰富的数据和图表向我们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教授演讲的主题为《从2035基本实现现代化看碳经济》。他从2035年远景目标的视角,阐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效率碳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即支撑经济持续增长、减少对经济的冲击、促进碳减排的公平性、减碳以降污,以及加强国家间的碳减排合作。郑新业强调了碳科学的四个基本原理:第一,碳排放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二,碳排放具有时空无关性;第三,减碳具有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性;第四,减碳能够有效降低污染,并介绍了碳经济的典型事实,从多个维度揭示了我国发展现状。他指出,当前形势下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是,一方面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碳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全球协同、平衡减碳降污与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蔡跃洲研究员以《新发展阶段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定位、趋势及挑战》为题发表演讲。蔡跃洲指出,在新发展阶段与新科技革命交汇重叠的当下,数字经济代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流方向,也是落实“三新一高”的重要支撑。他详细介绍了数字经济的基本状况与趋势,并强调,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就是中美竞争,虽然我国在数字技术应用及模式创新方面凭借人口市场和平台网络外部性取得了领先优势,但在底层技术方面仍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此外,蔡跃洲还列举了新发展阶段中国数字经济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思路及建议。

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春根教授演讲的主题为《财税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他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并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中财税改革的七大定位,即服务于两个大局、服务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于统筹发展和安全、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李春根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在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强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财力保障的同时,要充分认识财税体制改革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着力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税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与国际经济研究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研究员以《新时代所面临的国际金融变革》为题发表演讲,给出了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下的一个金融视角观察。他指出,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美元金融结构发生了两点关键变化,即杠杆大幅增加和流动性泛滥,并进一步就债务总量是否存在上限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胡志浩认为,债务总量是经济总量的伴生产物,而两者之间的比率受到经济体制、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债务的膨胀速度也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经济增速。随后胡志浩阐释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运作机制及流动性影响,并对金融变革带来的启示进行总结。他强调,次贷危机以来,政府信用的经济和金融含义上升到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高度,人民币在新的国际金融格局下如何适应蜕变后的美元体系,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

最后,高文书副校长进行总结陈词。他再次对参与报告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到场的各位老师同学表达衷心的感谢,并宣布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版权所有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邮编:102488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