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知史励行,薪火传承

发布日期:2019-09-23   点击量:

2019年9月6日上午,经济学院组织学院2019级新生前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进行参观,听讲座,闻所史,院、所零距离,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所史学习之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发展经济学研究室研究员、《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魏众教授受邀为同学们做了题为“经济所与经济学人的传承”的讲座。

在讲座中,魏众教授带着同学们回顾经济研究所90年的风雨历程。

从1926年成立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社会调查部,1929年改组为社会调查所;到1934年社会调查所与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新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再到1945年更名为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1950年改称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再到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后,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并沿用至今。

经济研究所一路走来,是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一路,也是艰难探索、砥砺前行的一路,更是求实创新、开拓奋进的一路。

九十年来,经济所始终与时代同行。她饱经抗战烽火洗礼、躬逢中华民族崛起、立改革开放潮头、发思想理论先声,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和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表了中国经济学研究和发展的主流。

讲座中,魏众教授历数所史上的名家巨擘。陶孟和的《北平生活费之分析》,精准揭示了旧中国基层社会的突出问题是温饱和贫困问题。严中平的《中国棉业之发展》,熟练运用实证主义方法考察了近代中国棉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得出了资本主义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不可能顺利发展的宝贵论断,是中国实证主义史学的奠基之作。

巫宝三主编的《中国国民所得》,开创估算中国国民收入的先河,也是中国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奠基之作。孙冶方、顾准、巫宝三、严中平、李文治、杨坚白、董辅礽等均为公认的先辈名家。陶孟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狄超白、许涤新、陶孟和、骆耕漠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于祖尧、朱绍文、吴承明、汪敬虞、赵人伟、骆耕漠、戴园晨、孙世铮、宓汝成、经君健、聂宝璋、项启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国光、张卓元、刘树成、朱玲、高培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所名家辈出,不负“天下第一所”盛名。

当魏众教授谈到经济所人的责任与风骨,同学们更是深为触动。孙冶方在监狱中没有笔和纸的条件下,把《社会主义经济论》的写作提纲打了85遍腹稿。又利用写交待材料的机会,写出长文《我与经济学界一些人的争论》,系统地陈述了自己的经济观点。顾准在家破人亡的情况下,拖着病体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和《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著作,提出了“娜拉出走以后怎样?”这一关系中国命运的大问题。严中平利用极为有限的条件翻阅资料,写下《老殖民主义史话选》。严酷的环境中,经济所人依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他们的理论探索彰显出的风骨令人钦佩。

时转当代,经济研究所更是走在发思想先声、树学术标杆、为人民做学问的大道上。这更激起了同学们投身学术的热情。在讲座和参观结束后,有同学表示“一部经济所史,就是一部经济所人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经济学人和中国经济学成长和发展历史的缩影。”“作为社科大第三届本科生,作为经济学院的一员,真心希望自己日后也能扛起这份责任和荣光!”

经济所人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不忘为人民做学问的初心,薪火相传,戮力同心。愿社科大经济学院的同学们也能扛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发展中国理论作出新的贡献的历史责任,也为自己的人生书写华彩篇章!

版权所有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邮编:102488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