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3日至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赴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等地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七人先后到蓝山县双河村、茶源坪村、甲背岭村和新田县马场岭村两县三地四村进行实地调研活动。其中双河村是脱贫形势仍十分严峻的深度贫困村,茶源坪村、甲背岭村是省级贫困村,马场岭村是已经出列的深度贫困村。四个村子发展程度有所差异,而且在产业模式上各具特色。
7月13日,调研活动正式启程。我们第一站来到了蓝山县毛俊镇双河村。进村的山路崎岖而颠簸,透过车窗向外望去,皆是茫茫群山植满翠竹,却鲜见成片的平旷耕地。通过村干部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该村发展经济最大的限制性因素便是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3亩,而16000余亩的林地绝大部分为公益林,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该村针对这种情况,利用土地流转,集中了100亩土地实行西瓜与猕猴桃混种的立体农业模式。其中西瓜作为一年期成熟的短期作物,猕猴桃作为两至三年期成熟的中长期作物。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科学合理地实行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将土地的利用效率提升到最大。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蓝山县浆洞瑶族乡茶源坪村。黄精中药材种植是茶源坪村的支柱产业,每亩纯收益一般是粮食作物的3倍以上。在村口的300亩黄精种植基地里,村支书盘义辉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黄精的生长习性和该村黄精种植产业的发展历程。
我们了解到,该村的黄精种植产业实行的是“乡村经济精英+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2016年大学毕业回村种植中药材的李忠强通过技术学习、规模种植,一次性收购获利8万余元。同年,盘义辉率队前往四川调研,对比发现该村土壤疏松肥沃,降水充分,且海拔较高、温度较同地区较低,十分适宜黄精的生长。在2016年的8月,他和李忠强等五人牵头成立蓝山县共享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重点发展黄精种植,该项目共吸纳32户贫困户、6户农户,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产业基地,被列为省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主要体现在:合作社优先对贫困户土地进行流转,增加贫困户土地流转收入;建立合作社和贫困户股份合作帮扶模式,前5年对入股的贫困户采取“保本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保障贫困户的本金安全;5年期过后,入股贫困户与扶贫主体同股同利、风险共担;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到到基地务工,解决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
但扶贫过程中有喜也有忧,仅一山之隔,在甲背岭村甲丰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青蛙养殖基地中,村支书龙福良便忧心忡忡地告诉我们,今年由于新引进的40亩蛙苗无法适应新环境而可能导致产量较同期减半。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调研时强调,脱贫攻坚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这也启示着扶贫工作者们在发展扶贫产业时,不要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要因地制宜,先进行调研考察、试点种养,根据当地的客观情况发展特色产业,在经济效益与风险规避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新田县枧头镇马场岭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深入考察了马场岭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马场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产品主要有黑木耳、香菇、黄桃等蔬果。该公司与村民签订了帮扶协议,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免费技术指导、以保底价收购农产品,或合作开辟市场,以降低村民种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季节性岗位的提供和农副产品销售信息和渠道分享也大大助推了贫困户内生脱贫动力的增长。帮扶公司的建立使得马场岭村的扶贫产业能够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减小企业与村内产业产销环节的风险和价差,使扶贫产业能够更好地带动马场岭村经济的发展,而帮扶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大大提升了村内产业的效率和质量,公司制定的较为规范的种植、采收标准也更好地规避了产业发展的风险。
同时,湖南科技学院作为马场岭村的对口帮扶单位,采取“以购代捐”的扶贫手段,组织学校食堂长期定向采购马场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贫困户和困难群众种植的蔬菜水果,以明确产品品种和数量的订单形式和尽可能多的采购量推动马场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扩大种植规模,重视质量。这种“以购代捐”的方式,既保障了供给方的产品销路,也提高了企业带动脱贫事业发展的效率。
成员感想
周日松:
此次调研的湘南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往往一山之隔的两村便情况迥异,因此每个村庄在发展自己的产业时需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我们调研的四个村庄中,四个村庄的产业参与主体呈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双河村和甲背岭村是“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茶源坪村通过乡村经济精英带头发展产业,马场岭村则有较为明显的外在助力,借助湖南科技学院“以购代捐”的形式来解决销路问题。在这次的调研活动中我们深入接触了不同的主体,也对各主体在产业运作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走向群众,走向基层,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经历和友谊,也更加坚定了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的精神。
刘传滨: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脱贫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问题上来”。在这次调研活动我关注更多的是产业扶贫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产业规模化意味着大量的成套建设,然而就我们所调研的县而言,配套的资金很难实现。同时规模化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经营风险随之增大,这点在甲背岭村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果是家庭经营,则其有牟利的内在动力,技能培训也会积极参加。但在大规模雇工管理的模式下,技能培训则可能会被视作工作负担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而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团队同样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经历了联系、安排行程的困难,也在与贫困户、村干部的交流过程中锻炼了交流沟通的能力,还在与同伴的分工合作中明白了团队分工的重要性……也许每天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来,也许每天都要为了完成当天的任务而焦头烂额,也许每天都要为了明日的行程忙碌地做着准备,但社会实践的日子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奋进的号角与激昂的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