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研育人”全力助推高质量人才培养---经济学院本科生“科研育人”优秀案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和战略资源。在这一背景下,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先行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学科研处的正确引导下,经济学院积极构建了“科研育人”体系。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我们实现了科研与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未来的学术探索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培育经济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做出了积极努力。
经济学院“科研育人”体系概述
经济学院不断优化教学培养体系和学术实践管理,逐步构建了一个以“课题研究”、“学术团体”、“学科竞赛”、“数字经才”和《社科经苑》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科研管理机制。通过“科研育人”,学院致力于深化和落实科研教育,利用“新苗计划”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通过“科教融合”扩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借助“数字经才”强化科研基础,以及实施“导师制”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这些措施为学生科研成长提供了更丰富、更高质量的平台。
本科生科研育人优秀案例分享--2020级付亚鹏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2020级本科生,我在学院"科教融合"与"科研育人"体系的培养下,迅速成长,逐步走上学术研究道路。
1.“科教融合”引领学术兴趣起航
我所在的经济学院构建了"通识-核心-拓展"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通过专题讲授、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为我们搭建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在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我不仅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更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23年,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完成了论文《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写作,该文被学院主办的学生学术刊物《社科经苑》收录。

图 付亚鹏论文《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收录进《社科经苑》
2.“科研育人”助力学生树立科研理想
一是“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简称“新苗计划”)助力学生迈出学术科研第一步。2020年大一期间,我与同学组队申报了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从选题论证到数据收集,从方法运用到论文撰写,我们完整经历了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科研处组织的系列培训讲座,包括选题方法、数据搜集技巧、Stata软件操作、学术写作规范等,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最终完成的《我国新式茶饮的"破局突围"——基于比较分析和贝叶斯分位数回归方法》一文,入选《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优秀论文选》第三辑。

图 付亚鹏“新苗计划”项目获2021年度三等奖
二是“数字经才”项目强化实践能力。作为学院重点打造的特色项目,"数字经才"通过实验室训练、专业课强化、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量化研究能力。我曾参加了“数字经才”多个专题培训和训练营,并在校企共建的科研基地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经济问题的分析。这些经历使我的数据处理和编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图 付亚鹏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公共经济与政策论文大赛
在此基础上,我再次申报2023年度"新苗计划",完成《"以地生债"还是"以债养地":来自聚束估计的证据》项目研究。期间,我还参加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国家发展青年论坛"和经济学院主办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在与各高校优秀学子的交流中获得了宝贵的修改建议,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视野。

图 付亚鹏(左)参加国家发展青年论坛

图 付亚鹏2023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证书

图 付亚鹏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优秀学术代表”荣誉称号

图 付亚鹏国家发展青年论坛参会证书
3.“科研项目”推动学生科研蜕变
系统的科研训练使我有能力在多项学术竞赛中展现研究成果:如在全国大学生公共经济与政策论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经英杯”全国高校经济论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发展经济学论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这些成绩不仅是对我科研能力的肯定,更坚定了我从事学术研究的决心。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在经济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更广阔的学术平台上探索经济学的奥秘。

图 付亚鹏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公共经济与政策论文大赛获奖证书

图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发展经济学论文大赛获奖证书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保持对学术研究的热忱,积极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合作,力争为经济学理论发展和社会实践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我将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个人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而努力。
经济学院科研育人亮点
1、强化制度,保障科研育人
秉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精英化培养的教育理念,经济学院以教师和学生科研创新为引领,实施以“课题研究”、“学术团体”、“学科竞赛”、“数字经才”以及《社科经苑》为关键要素的五位一体科研管理机制。在科研育人领域,不断深化实践探索,通过实施“新苗计划”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借助“科教融合”策略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利用“数字经才”项目巩固科研基础,以及通过“导师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带动学生,引领学生,热爱科研,潜心科研,实现科研与育人的融通和对接,保障科研育人。
2、深化改革,驱动科研育人
在推进科研育人的实践中,学院全面深入地挖掘科研育人的关键要素,并对科研育人流程和程序进行了全面优化。在本科课程教学方面,课程由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及其他社科院单位的专家讲授。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能够亲身体验科研过程,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确保学生能够紧跟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驱动科研育人。
3、搭建平台,拓展科研育人
借助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各类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平台,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通过这些平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秀成果,在竞争与合作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以此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拓展科研育人。
4、校企合作,夯实科研育人
数字经济学科已成功实现与教育机构、企业界及市场的深度融合。本学院与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山西省阳泉市城区、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亦庄智能城市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地、校企合作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致力于提升科研与教育的质量,夯实科研育人。
5、国际合作,提升科研育人
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国际课程学习,参与牛津大学寒假课程项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分项目、耶鲁大学暑期课程项目;经济学院多名学生荣获年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国(境)外深造奖学金,提升科研育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新时代科研育人的探索和实践中,经济学院践行开放创新的人文精神,树立服务社会的理想追求,倡导敢为人先的科学态度,引领学生以梦为马,追逐梦想,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