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风采 -- 正文

第十七届“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经验分享

发布日期:2023-06-20   点击量:

队伍介绍

分享人:王新雅

参赛项目:新就业形态新在何处

获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

一、赛事介绍

“挑战杯”竞赛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主要竞赛方式为全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而后大赛举办方会聘请高水平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我们参与的是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赛道。

二、选题和组队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选题是十分重要的。具有创新性以及实际应用价值的选题更容易脱颖而出。这需要我们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当下的社会热点有机结合起来,站在学科的角度以创新的视角或者方法研究当下社会现象。我们的项目研究的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特征及其收入差异,这些内容和劳动经济学关联性较强,组内成员在学习劳动经济学的时候,曾学习过灵活就业这个概念;此外,我们观察到随着平台数字化的发展,外卖小哥、滴滴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型灵活就业形式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我们对这一群体的工作特征及收入差异产生了强烈的研究兴趣,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与指导老师进行了多次交流后,确定了我们项目的选题。

除了好的选题外,团队配合也尤为重要。成员来自不同学科组成的队伍在研究中更容易碰出火花,发挥各自所长,丰富项目内涵。一个项目的研究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的时候,尤其需要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分担。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在不同时段面临着保研、考研、出国、实习的压力,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组内成员相互协调,在各自空余的时间主动承担研究工作,最终合力完成了一篇令我们满意的参赛作品。

三、报告撰写

我们的报告调研过程和数据分析各占文章篇幅的一半,我们研究思路是“典型代表论证+基本面分析”。调研方法主要是对新就业形态代表性群体进行访谈,根据访谈内容总结出劳动者的个体特征及工作差异,为我们研究收入差异影响因素作参考;为了使结论更具科学性,我们也采用了权威的数据库进行基本面论证。实践报告除了结构清晰、内容丰富之外,也可以增加一些设计巧妙的内容来吸引评委老师的眼球,譬如封面和封底就是一个可以花费心思设计的地方,增加一些主题相关的图片作为背景可以使报告主题更具冲击性,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

四、答辩过程

答辩也是参赛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我们一共进行了三轮答辩,答辩流程均是PPT演讲5分钟+评委老师提问5分钟,时间严格控制,不能超时。校级和市级选拔赛是在线下进行的,其中市级选拔赛需要到主办方学校进行答辩,答辩前一天到答辩地点进行抽签、ppt模拟播放等流程。在参加校级和市级选拔赛的时候,评委老师提问环节的问题都比较具体,会问到文章细节的技术性问题,准备的时候需要对报告完全了解并且做到能够清晰表达文章主旨、结构、方法、结论。在参加国赛答辩时,一个组最好能派出2-3位组员共同参与答辩,因为线上答辩涉及到环境检录、镜头调整等流程,答辩人员多一些也能够相互协调,使主答辩选手更加从容地应对答辩,减少紧张感。决赛答辩时评委老师的提问不会很详细,基本就是围绕立意、创新点、政策价值等提问,这些方面的问题需要提前准备。我们在参加市赛和国赛答辩前,团委老师都提供了赛前指导和模拟答辩,每一次彩排都值得重视,因为真正上场答辩的时候,对于流程化的东西越熟悉,越是能在创造性的内容上超常发挥。

最后,希望每位参赛选手都能认真准备,享受比赛,取得理想的成绩!

IMG_256

转载自聚萤映雪

版权所有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邮编:102488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